1912年生於台灣嘉義市美街,1919年進入嘉義玉川公學校(現崇文國小)就讀,導師正是日後的岳父陳澄波。14歲時以膠彩畫作品《鬥雞》參加新竹美展獲得首獎,展現其藝術才華。1931留學日本,進入東京川端學校,兩年之後,考進日本帝國美術學校(現武藏野大學),課餘之暇進入日本雕塑大師朝倉文夫私塾學習雕塑,奠定創作的基礎,而其執著於人體寫實的表現動作剎那美感的掌握,更是台灣雕塑界的佼佼者。
本次展覽正逢建國百年,另為紀念蒲先生百年冥歲,特選取雕塑80件、粉彩13件、油畫3件、水墨書法、速寫4件,共計100件作品展出。在展場規劃上以蒲先生歷年來創作主題分三個展區呈現,分別為:第一展區(美術街)大型紀念像、人體雕塑區(中型作品、運動系列)動物系列及其他,第二展區(C型展覽室)家族、人物、紀念胸像及繪畫區。第三展區(E型展覽室)虛擬蒲添生創作的工作室空間實景和文獻展示區。完整地紀錄蒲先生藝術創作的脈絡,使觀者對蒲先生多元化的藝術面貌有更進一步的瞭解,相信透過此一展覽,台灣雕塑藝術的沿革與展現,也一一的敘述了不同時代的容顏。
本文摘要當代雕塑藝術大師蒲浩明雕塑個展-「曖昧空間:一種造形的思考方向」,將自7月2日起至7月10日於華岡博物館一樓展出。本次展出作品運用不鏽鋼平板,透過移位、透明、透視、重疊、共用等方式,結合2D與3D的藝術造形,在虛實中產生空間的趣味。
蒲浩明教授任教於本校美術系,過去數次在文大開展,包含水墨、畫作及雕塑等作品,擅長混搭不同風格之藝術品,呈現出虛擬與真實交錯之空間。
本次「曖昧空間」系列作品主軸在於「扁平」、「鏤空」。如同把人體之形體壓扁,其形體壓扁之後的作品仍然有前後關係位置,仍然有其秩序。而鏤空之後,有虛實恍惚之間產生之錯覺,可以從實體邊緣線感受到形的存在,也可在虛的塊狀,感覺造形的存在。
另外,經由此方式營造出之效果,可以產生一種透明的世界,作品中有身大頭小的處理方式,為的是表現壓縮後的世界仍有透視原理的關係及強調人類長久存在於空間之巨大空靈印象。
蒲浩明副教授表示,每一件人體扁平鏤空作品皆有上述之創作理念,換句話說,就是把3D立體壓縮在2D線條裡面,之後,因為線條之先後時間因素而成為四度空間。每一件作品皆嘗試讓它們各自立成為一個小宇宙的個體,各有其樣態、訴求,希望它依然像2003年發表過的「小水滴、大宇宙系列」一樣,使人感覺似天上繁星,落入凡塵但是依然潔淨。
本系列為蒲浩明最近發展出來的雕塑語言,用不同的角度來思想空間和線條,用「空」來反觀「實」,從「實」去體會「虛」,呈現出存在與幻滅及時空轉換的生命本質,和提供另一個造形的思考方向。